日本对机器人产业的政策及发展计划
2020-11-26 09:14:00 来源:壹点网
日本对机器人产业一直抱有非常大的希望,希望机器人能在日常生活和公共场所中成为更加贴近人类的工具,能在应对日本少子高龄化社会、解决日本劳动力下降、实现安心安全社会、创建便利和幸福的生活环境等诸问题中发挥作用。他们认为目前投放市场的机器人大多是工业机器人,其市场规模已经停留在缓慢成长阶段,而所谓的服务机器人其市场还不能说已经得到确立,实用化的事例也还很少。
服务机器人正在逐步地一部分一部分地进入市场,但实际上真正开始普及预计在2010年前后。为了促进普及,不能只停留在研究开发上,必须支持按照用户需要进行的开发和应用,并且制定一些所需要的制度。特别是开发以实用化为目的的机器人技术和系统,及其所对应的样机开发。重要的是,用户应以引入和应用机器人为前提,给生产厂家提出所需要的技术指标,用户和生产厂家就机器人的作用、功能、外围环境和成本等进行充分的讨论。在此基础上,应该支持和倡导通过研究开发和实证实验,确认其功能并能提升必要的技术性能的用户主导型的作法。
此外,机器人是各种技术的集成系统,虽然即使简单地将个别单元技术组合起来也能构成机器人,但往往未必能够达到实际使用中所需要的功能和性能。因此,为了达到实际使用时对机器人所要求的功能和性能,必须把机器人作为一个系统来完成。为了实现这种要求,必须根据机器人的潜在需求,预见10年后、20年后所要求的机器人的未来形象,针对未来机器人应该有的功能和性能,确定机器人必要的单元技术。
根据引入计划,日本把实现市场需求和社会需求(所对应的产品形象)有关的技术课题经过整理和展望,编制成技术路线图。同时,把解决这些课题所还需要的单元技术和技术性能的进程沿着时间轴展开,编汇成完整的机器人路线图。机器人路线图划分为3个领域,即“新世纪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和“特种机器人”,勾画出了10年以后各种机器人的未来形象(任务),从技术图中的重要技术中抽出其性能和所需要的技术等。路线图中提到为了创建和扩大新世纪机器人的早期市场,重要的是要缩短满足多种需求的机器人的开发时间、降低成本、扩大加入的企业。为此,提出了有助于缩短机器人开发,扩大机器人开发企业的“共同基础性技术”;有助于开发高级需求的机器人的“突破性新技术”;进而,从在其他领域中应用来扩大机器人技术的观点出发考虑“市场冲击力”,以及“基础技术开发的需要”。同时,为了确保日本在这样的机器人市场中的占有率,强化日本的技术竞争力也是很重要的。
在生产现场,原来焊接、涂装和工件装卸是机器的最佳工艺环节,但是近年来,由于传感器(图像、声音、力传感器)和控制系统的高度发展,在组装和零件配套工序也采用机器人,机器人的应用范围正在断地扩大。因而,要求工作人员在生产工艺流程中,深入理解灵活运用机器人的性能和制约条件,让机器人发挥出更好的效果。因而要求技术人员不仅具有机器人相关的专业知识,而且还能在掌握生产工具设备性能的基础上,制定出设备整体的运行方案,正确地应用生产技术。
基于上述考虑,也同样适用于服务机器人方面的相关人员。另外,服务机器人目前还没有大量应用,为此,仅仅抓住当前的需求,按照用户的要求制造产品还是不够的,要求技术人员具有能通晓用户要求实质、重新审视产品规格、开发新产品的能力和对机器人产业模式的分析能力。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